2007-3-12"> 降压药不良反应预防 </a> </td> <td width="15%" align="right" class="font12">2007-3-12
当前位置:首页 > 辅助栏目
降压药不良反应预防 2007-3-12
发布时间:2008-05-26 19:14:16 来源: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3 【字体: 打印
    初次服药逐渐加量

  有些高血压病人在第一次服用降压药时,会感到心慌、气短、心前区不适、焦虑、不安、面红、头晕等。可能原因有:病人对药物一时的不适应、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作用。尤其是老年人、基础血压较高、长期高血压未经治疗的患者,会对压力反射不敏感,或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因此,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开始服用降压药时剂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加至治疗量。同时,未经医师允许,不得擅自加大剂量,否则易引起血压骤降。血压下降过快会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大脑缺血缺氧,甚至发生脑血栓。
  
  另外,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症状,也可选用长效降压药。较小的剂量即可达到与大剂量的普通制剂相同的效果,所以降压更为平稳,血压的昼夜变异小,还可以避免清晨血压的突然升高。而且,由于用药次数少,还能避免漏服药物。
  
  此外,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用药,既能保证降压的效果,又不增加副作用。
 
  多在早上服药
  
  大多数人的血压呈“两高一低”或称为“长杓柄状”曲线,即上午9—10时为第一个高峰,下午6—8时为第二个高峰,午夜时分通常为最低。一般入睡后的血压要比白天下降20%左右。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选择在早上服药。
   
  如果服用的是短、中效降压药,一天需服两三次,注意最好不在睡前服药。因为夜晚血压会自然下降,加上药物的作用,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而且,夜间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血黏度增高,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但是,有些病人的血压是晚上不下降,或者反而升高,被称作“非杓型”或“反杓型”,这样的病人就可以在睡前服药,或是选用上面提到的长效降压药,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降压要终身服药
  
  专家提醒,选择降压药应以西药为佳,不要看到说明书上写着副作用就惶恐不安。其实写清各种副作用,说明此类药物已经进行了严格的临床试验,是一种成熟的药物。切忌相信所谓无副作用、一剂根除的偏方、秘方。要知道迄今为止,还没有哪种药可以“根治”高血压。
  
  降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应该在持续平稳的降压措施下才能收到好的疗效。有些患者在血压恢复正常后就擅自停药,结果没过多长时间血压又出现回升,甚至会出现头痛、失眠、出汗、易激动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降压药不能随便停用。
   
  当气温升高时血管舒张,大多数患者的血压会略有降低,个别患者甚至出现低血压。此时可以适当减量,甚至暂时停用,但要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减量。
附件: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