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一份“90后”妈妈的“爱心药箱”——小儿家庭用药清单。这份用药清单据称来自这名妈妈的“吐血整理”,里面推荐的多数是家庭常备药物,这在我市也引起了许多年轻父母的关注。记者近期接到许多咨询电话,询问这份用药清单的可靠性,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儿科专家。专家指出,这份用药清单谬误甚多,并不适宜家庭常备。正确的做法是了解小儿疾病的特点和用药原则,有针对性地准备应急药箱。
专家说,虽然这则帖子对各种儿童疾患的标注比较详细,用药的对应说明也比较具体,但大多是中成药。在不少家长的观念中,中成药对宝宝的刺激及副作用相对会小一些,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中成药用得好效果会较好,如果用得不好,反而容易误治,甚至加重病情,这个帖子中就有很多用药不当的地方。比如儿
童多汗,中医认为儿童为纯阳之体,比大人容易出汗是正常的。真正意义上的病理性多汗是指儿童在安静的状态下,以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一种不正常出汗,多见于身体较弱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故又称“虚汗”。一般家长不太容易鉴别,所以不宜盲目给孩子吃止汗的药物。网帖中的感冒发热推荐的是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风热感冒效果较明显,对风寒感冒导致的发烧并不是首选药物。但是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并不能准确地区分风寒和风热导致的感冒发热,仅仅对照说明书不等于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