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媒体在线
【南方网】黄敏菊:21年医疗器械技术路,从破冰到“哪吒梦” | 药监“她”力量
发布时间:2025-04-27 15:44:51 来源:南方网 浏览次数:0 【字体: 打印

药监“她”力量

她们深耕药监领域,

以严谨守护药品安全;

她们奋战检验一线,

用热爱攻克技术难关;

她们挥洒青春汗水,

用专业赋能基层治理……

她们是闪闪发光的药监“她”力量。

“广东药监”微信公众号【药监“她”力量】专栏深入挖掘广东药品监管系统女性干部职工的奋斗故事与感人事迹,向了不起的“她”致敬!

第三期

人物介绍

黄敏菊

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

医用电气安全检测室负责人、

国家药监局体外循环器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用21年坚守与创新,黄敏菊带领团队在ECMO国产化、免疫吸附疗法医疗器械研发检验等领域实现“0到1”的突破,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她的团队荣获过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广东省巾帼文明岗,个人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等荣誉。

勇攀技术高峰

护航医疗器械“中国造”

  在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不仅是技术攻关的课题,更是一场关乎生命健康与产业自主的攻坚战。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就意味着产量和价格也被牢牢掌控,国内患者便会面临没得用、用不起的困境。

  如何突围外国垄断和制约?黄敏菊敏锐地意识到,首要且关键之处在于实现关键原材料和关键元件自主可控。为此,黄敏菊带领团队向多个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难题发起冲锋。

  “救命神器”ECMO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家垄断,黄敏菊带领团队从研发阶段提前介入,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并在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研究制定方面做了大量技术改进工作,推动产品的注册上市进程,成功获批上市我国首个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免疫吸附疗法是一种血液净化新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但其医疗器械的关键原材料及配套耗材被进口垄断,价格昂贵。黄敏菊通过与临床医学专家密切协作,攻坚克难,创新配基材料制备核心技术,研发出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免疫吸附装置,并成功完成临床验证和批量生产。该项目荣获202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黄敏菊主管的医用电气安全检测室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专注解决关键原材料攻关的有4项,致力关键技术突破的有3项。

  2025年春节期间,黄敏菊三刷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她说,希望国产医疗器械能像“哪吒”这个人物一样,不服输,不认命,敢于拼搏,敢与外国医疗器械一决高下。更期待国产医疗器械在不远的未来能全面崛起,诞生像《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巅峰之作。

  从新手到专家

  践行尽责创新协作理念

  2004年,黄敏菊从中山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工作至今。从一名普通检验员成长为现在带领20人团队的负责人,黄敏菊的职场成长宝典中不乏履职尽责、拥抱创新、团队协作等关键词。

  新冠疫情期间,面对企业转产医用口罩的技术困境,黄敏菊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专项攻关小组,深夜指导调试设备,累计帮扶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十余家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使企业成功量产,实现了广东每天可以多生产一亿只口罩。黄敏菊回忆说:“那时经常加班到凌晨2点,回家路上黑漆漆的,一个行人也没有,心里有点害怕。后来就干脆不回家,睡在办公室了。”

  “创新”这个词,她在访谈的2个小时中提及了55次之多。黄敏菊紧紧围绕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进行思考,积极推动医疗器械向“创新驱动”转型。服务培育创新产品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黄敏菊认为不管最后创新产品能不能拿证,都应该全力以赴陪伴它成长。同时,黄敏菊在工作过程中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持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跟随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追求个人进步。

  提到团队协作,黄敏菊满溢自豪和感恩之情。她说,面对挑战和失败,产生放弃念头时,离不开省药品监管局、省医械所领导们的支持与鼓励,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和高效协作。现在她带领的团队成员分为三个梯级,实现一级带一级,大家共同进步的良好模式。

  秉持温和性情

  品味简单生活之道

  点开黄敏菊的朋友圈,个性签名处写着“温和从容 岁月静好”,这也是她的性格底色。访谈当天,她穿着一袭深紫红色的裙子,一件紫色蝴蝶印花上衣,戴着一副紫色框架眼镜,像朋友一样讲述她的故事。

  提到女性身份,黄敏菊认为女性在沟通协调中表达更加委婉,更能换位思考,更容易让企业接受她的建议。其次,在带领团队中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更有爱心和耐心,对团队成员的成长更具包容心。

  在工作之余,黄敏菊的生活十分简单纯粹。因为常与医疗器械打交道,健康管理意识强,黄敏菊每周给自己安排3次慢跑运动,每次跑3公里。假期经常带一家老小回清远家乡,摘菜玩水,享受乡村生活的自在快乐。

  结语

  走过21年医疗器械检验和科研道路,黄敏菊说最开心的事是见证了我国医疗器械从“买买买”到国产化的喜人蜕变。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技术工作者的奋斗史,更是一曲国产医疗器械崛起的时代强音。


附件: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