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媒体在线
【南方网】视频 | 警惕滥用“聪明药”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5-02-13 17:33:23 来源:南方网 浏览次数:0 【字体: 打印

  开学在即,孩子们即将重返校园。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滥用了网传的“聪明药”,没想到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因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滥用“聪明药”的危害,正确引导孩子调整心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等才是让孩子减轻学习压力的方式方法。

  为降低药物滥用的风险,切实保障第一类精神药物、中枢兴奋性药物等管控类药品的有效管理,确保青少年用药安全,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佛山市顺德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佛山市顺德区第四人民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联合制作预防药物滥用科普视频《聪明反被聪明害》

  一、“聪明药”是什么?

  “聪明药”其实是一类中枢精神兴奋性药物,主要包括一类精神药品盐酸哌甲酯、右苯丙胺和二类精神药品莫达非尼[1]等。由于它们能够暂时性地提高注意力、警觉性和认知功能,因此被一些不法商家或个人误传为“聪明药”,并声称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工作效率。哌甲酯等中枢兴奋剂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通过提高神经组织的兴奋性来改善学习、生活技能和社会功能。此外,这类药物也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以及某些特定类型的抑郁症。

  二、滥用“聪明药”有哪些危害?

  聪明药滥用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首先,这些药物具有成瘾性,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一旦停药,滥用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其次,聪明药滥用还会引发一系列身体问题,包括心悸、高血压、头痛、恶心等。

  此外,对于青少年而言,滥用聪明药还可能抑制或损害大脑神经发育,影响未来的智力发展[2]。

  三、如何预防“聪明药”滥用?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广泛宣传“聪明药”滥用的危害和后果,增强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防范意识。

  2

  严格监管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聪明药”的行为。

  3

  家校合作

  家长与学校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聪明药”滥用问题。

  4

  建立支持系统

  为滥用者提供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等支持,帮助他们戒除药瘾,重拾健康生活[3]。

  药师提醒

  “聪明药”并非提高智力的“捷径”,滥用只会带来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只有正确使用并严格遵循医嘱,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聪明药”既是治病“良药”,亦是害命“毒药

  本文作者:麦添祥,佛山市顺德区第四人民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


附件:
分享文章到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