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制剂(又称“院内制剂”)是某一家医院制作独有的药品,在广东,不少医院的院内制剂是民众口中便宜又好用的“神药”。广东省也一直鼓励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不断发掘秘方、验方和古方。
如今这些院内制剂发展得如何?
12月16日,广东卫生在线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已建立78家医疗机构制剂室,年产值约7亿元,在保证临床医疗需要、弥补市场药品供应不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全省医疗机构制剂室年产值约7亿元
广东是传统中医药大省,很多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院都有自己独有的、临床验证有效的经典方、验方,是制剂开发的巨大宝库。
广东省也一直鼓励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临床疗效为出发点,不断发掘秘方、验方和古方,重视中医方剂复方的综合效应,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中药制剂研发新方法、新思路,更好地服务临床,方便病人,树立医院特色品牌形象。
广东省药监局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已经批准的医疗机构制剂室有78家,共配制获得批准文号的制剂品种1872个,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备案品种231个,年产值约7亿元。
院内制剂哪家强?公开信息显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佛山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制剂室,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属于发展势态较好的单位。
已在编写“标准化建设指南”
医疗机构制剂是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这些制剂可以满足临床医疗需要、弥补市场药品供应不足。为保障用药安全,广东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制剂准入工作,对医疗机构制剂注册许可、日常监管、不良反应监测、抽查检验、案件查处等环节加强管理,对医疗机构制剂实施全链条监管,强化对医疗机构制剂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截至11月底,全省药品监管部门共对省内医疗机构制剂室开展进行了81次监督检查,实现了监管全覆盖。抽验医疗机构制剂134批次,合格133批次,合格率超过99%。
院内制剂也需要遵医嘱使用以及不断完善使用说明书。统计显示,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监测到医疗机构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有89例。
“绝大多数经处理得到了痊愈或好转,这些案例也为完善制剂使用说明书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省局药品监管一处副处长邹玉婷表示。
另外,广东卫生在线获悉,《全省医疗机构的制剂标准化建设指南》已经在组织编写,今后全省将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培训、管理、记录标准模式,促进全省医疗机构制剂室逐步走向规范化配制与管理,提高制剂配制质量,保障用药安全。
医疗机构制剂和普通药品的区别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的“维E乳膏”“熊果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肤必润”“小儿三宝”,省中医的“喉特灵含片”“茶菊脂溢性洗液”……这些网友疯狂打call的品种都是省内各家的医院的“看家药”“王牌药”。
虽然院内制剂也是药品,但它与普通药品也是有区别的。
注册、许可、审批上的区别。医疗机构制剂是由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审批,在市场上流通的药品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注册、审批和许可。
生产配制主体不一样。医疗机构制剂主要是由医疗机构的制剂室来配制;普通药品是由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
生产配制条件不同。医疗机构制剂是执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英文简称GPP。普通药品生产是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英文简称GMP。为此,两者生产条件要求不同,质量标准也是有区别的。
配制范围不同。医疗机构制剂的配制范围是有限制的,原则上是市面上没有流通和销售的品种才可以作为医疗机构制剂,如果已经有供应的品种,一般不会作为院内制剂进行开发。
流通环节上有不同。院内制剂只能够在本院内进行流通,特殊情况下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在医院内进行调剂。如在中医医联体范围内,有一部分院内制剂是可以进行调剂的。而普通药品经批准则是可以在市场(药店零售端和医院)进行流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