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市场监管局在建队伍、控风险、强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共治监管模式,切实筑牢农村药品安全防线。
一是创建农村“药安员”队伍,破解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依托食品协管员队伍,在连平县试点建立“药安员”(乡镇药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制定基层监管所和药安员双向信息传递、日常监管巡查等联动工作机制,夯实“监管+协管”“食品+药品”网格化管理基础,推动农村药品安全从一元监管向多元共治转变、从食品协管向“食品+药品”协管融合转变,进一步延伸基层监管触角。2023年,连平县药安员共参与监督检查141家次,提供违法线索10条,参加药械化科普宣传6场次。该做法得到上级药品监管部门的肯定并鼓励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
二是完善会商研判机制,破解基层风险排查不精准的问题。梳理整合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快筛快检、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销售监测、投诉举报、舆情监测等工作中发现的风险信息,深入分析跨县区、跨乡镇综合监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药械化质量安全风险点,定期召开风险研判分析会,形成市、县(区)、镇三级监管部门药械化风险管理工作台账,制定应对措施,开展针对性监督检查,及时排查农村地区系统性区域性药品安全风险。
三是开展药械化跨乡镇综合监管,破解基层监管效能不高的问题。为有效破解基层检查任务重、效率不高的问题,河源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建立药械化跨县区、跨乡镇综合监管模式,在药械化零售和使用环节实施“一表通查”,将零售药店、医疗机构等主体涉及药械化多项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融合为一个综合监管检查表,制定综合监管检查指导手册,加强全市基层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指导,结合药品化妆品快筛快检工作,组织各乡镇检查员开展跨乡镇交叉检查。自2022年、2023年实施药械化综合监管以来,全市药械化零售和使用环节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问题发现率为27.8%和28.4%,较2021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全市农村药械化监管效能实现较好提升,市场主体进一步规范。(河源市市场监管局供稿)